遗存厂房保护性改造与功能提升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
历史是城市独特的记忆,文化是城市流淌的血脉。作为一座工业老城,济南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。一砖一瓦皆倾诉沧海桑田的变迁,一树一木均见证日升月落的更迭,它们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见证着城市格局的延续与演变。
济南中央商务区文化服务中心项目,作为集团首个承接的城市改造更新项目,是在原济南第二钢铁厂西侧的轧钢车间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工程。项目总建筑面积8492㎡,东西跨度21m,南北长度246m,基本保留了原厂房的结构体系等。二直属公司依托该项目,形成成果《遗存厂房保护性改造与功能提升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》,荣获集团“十大科技创新成果”。
承接之初,项目团队与建设单位实地参观考察了北京798艺术区、上海红坊等国内类似项目,系统查阅学习了美国麻省当代艺术馆等国外类似项目。这些成功改建案例,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指导与借鉴。团队结合遗存厂房的时代意义,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风貌为前提,在保证厂房结构安全的前提下,确定了“修旧如旧 适度利用 技术合理 确保质量”的原则。
为使工业遗存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,团队针对项目施工中结构加固补缺、旧厂房典型屋面系统的保护性拆除与优化置换、清水砖墙加固与精益修缮、高精度施工的新增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、夹芯保温加筋装饰砖墙体、室外悬挑旋转观光楼电梯六个部分展开了技术探索。在施工过程中,注重工程资料的留存,并将每一项工艺整理形成较为详实的施工过程,图文并茂地展现各项技术的实际应用,为今后同类工程的高效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数据的支撑。成果经山东土木建筑学会专家评审,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,并荣获诸多奖项。项目迎接了20余批次政府和行业部门观摩考察,省、市级领导多次视察该项目并给予高度评价,主流媒体相继报道项目进展。项目在成果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,在行业引领和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取得较高美誉度。
项目团队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,共同形成了学术专著《钢铁记忆与遗产重生——济南二钢工业遗存改造更新实录》。图书系统梳理了项目从历史沿革到价值评估再到改造更新的全过程,深入剖析工业建筑更新利用实操层面的难点与解决方案。著作填补了遗产保护个案研究方面的空白,同时为企业承接类似项目提供了典型案例。
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加持下以及项目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,原本锈迹斑斑的轧钢车间完成了“工业锈带”到“文化秀带”的华丽蜕变。这不仅是对厂房本体历史价值的认可与尊重,更是“新旧动能转换”发展战略在城市更新上的生动体现。而伴随城市功能转型和空间结构重组,项目团队将持续致力于城市的改造更新工作,活化利用城市存量空间,讲好中国工业故事!
(二直属公司 张晓晨)